高端物业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亲爱的会员,您的账户近期在多台设备上异常登录。您的账户仅限您本人使用,如不是您本人操作,可能您的账号已泄漏。请您尽快进行如下操作:
为了保护您的利益,我们已经暂时锁定您的订阅账户,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亲爱的会员,您的账号近期在多台设备上频繁异常登录。您的账户仅限您本人使用。为了保证您的利益,该账户已被暂时锁定。您可以:

中国3月服务业以12年来最快速度扩张

官方PMI指数还表明,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有所下降,进一步显示出疫后经济复苏不平衡的迹象。

新战略抗房市寒冬 贝壳控股逆市扭亏

这家房地产交易平台的新战略渐见成效,协助去年第四季扭亏为盈。

恒大公布详细境外债务重组计划

恒大公布拖延已久的境外债务重组计划,但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复苏前景持怀疑态度。

富人流入新加坡、迈阿密、迪拜

夏尔马:去年纽约、香港和莫斯科的百万富翁人数都在减少,迪拜、新加坡和迈阿密则抓住这股移民潮流,向资本家敞开大门。

智库报告: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卖地给城投平台抬高收入

一份智库报告称城投平台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托底,这表明地方财政面临的挑战甚至比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还要严峻。

中国房地产的金融风险在哪里?

王丹:中国房地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的抵押贷款,在经济下行期成为金融加速器,可能将很小的市场变化演变成危机。

“提前还贷潮”袭来,如何应对?

余向荣:房贷“提前还款潮”似乎正愈演愈烈,监管机构正努力改善居民提前还贷的流程。弥合新旧贷款产品之间的大幅利差,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英国房价出现10多年来最大跌幅

随着利率上升和生活成本危机打击需求,抵押贷款提供商Nationwide称,2月英国房价同比下跌1.1%,为2012年11月以来最大跌幅。

摩根大通酝酿新版亚洲债券指数 减少中国权重

知情人士称,新版摩根大通亚洲信用指数将纳入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公司债务,以弥补中国房地产集团新发行美元债券的缺席。

中国经济面临“日本化”可能性

花旗分析师团队宣称,今天的中国看起来与20年前的日本“惊人地相似”。该行的报告特别警告了中国银行体系存在的潜在风险。

展望2023:经济要转型,房产税需早收

古尧:解决楼市泡沫问题,就是要解决资源闲置状态,推动楼市资产的高效使用。要逼出各类闲置资产,最好方式是按资产对象征收“闲置税”。

房地产市场再平衡背景下,未来楼市政策走向何方

王丹:未来中国房地产政策将着眼于满足民生需求,不会再有显著的逆周期调节。

土耳其检方发出113份逮捕令 追查豆腐渣工程责任

土耳其许多专家指出,该国建筑标准执行不力的问题大幅增加了上周地震的伤亡人数。截至上周日,土耳其的遇难人数已接近3万人。

中国房地产复苏不温不火

不温不火的房地产复苏突显了中国政策制定者在刺激中国房地产市场方面面临的挑战。

投资者抢购万达债券 押注中国房地产业复苏

万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发行美元债券,迅速获得超额认购,表明全球资金再次渴望投资中国房地产业。

展望2023:房地产潮水褪去,复苏之路绝非坦途

樊磊:如果今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中国居民部门的财富增速仍将受到冲击;因此不宜过高估计超额储蓄对居民消费的支撑力度。

聚焦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复苏

陈敏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通胀持续朝2%回落以及美联储考虑放宽政策的条件具备,成长板块和风险较高的信用债将变得更具吸引力。

普华永道辞任恒大审计师

恒大宣布普华永道辞任该公司审计师,理由是双方就香港监管机构正在调查的财务报表存在分歧。

瞰楼市

房企爆雷元年 南派房企北上的时代群像

一些房企遭遇美元债危机的同时,没有影响其他企业扩张的步伐。北京作为全国化发展的必争之地,引得新南派房企纷纷进京“赶考”。

碧桂园地产集团首次在银行间市场申报注册中票 规模50亿元

12月1日,碧桂园计划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50亿元中期票据,相关注册申请已获受理,进入预评环节。

高奢美学沙龙|2021御鉴理想生活

时光作序万物迭新,循着过往的脚步,御汤山每一天都在焕然新生,在探索美好的路上从未止步,2021御汤山重新谱写理想生活的模样,“定制式”让高级生活专属,成为理想生活的表达。

“提前还贷潮”袭来,如何应对?

余向荣:房贷“提前还款潮”似乎正愈演愈烈,监管机构正努力改善居民提前还贷的流程。弥合新旧贷款产品之间的大幅利差,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英国房价出现10多年来最大跌幅

随着利率上升和生活成本危机打击需求,抵押贷款提供商Nationwide称,2月英国房价同比下跌1.1%,为2012年11月以来最大跌幅。

摩根大通酝酿新版亚洲债券指数 减少中国权重

知情人士称,新版摩根大通亚洲信用指数将纳入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公司债务,以弥补中国房地产集团新发行美元债券的缺席。

中国经济面临“日本化”可能性

花旗分析师团队宣称,今天的中国看起来与20年前的日本“惊人地相似”。该行的报告特别警告了中国银行体系存在的潜在风险。

展望2023:经济要转型,房产税需早收

古尧:解决楼市泡沫问题,就是要解决资源闲置状态,推动楼市资产的高效使用。要逼出各类闲置资产,最好方式是按资产对象征收“闲置税”。

房地产市场再平衡背景下,未来楼市政策走向何方

王丹:未来中国房地产政策将着眼于满足民生需求,不会再有显著的逆周期调节。

土耳其检方发出113份逮捕令 追查豆腐渣工程责任

土耳其许多专家指出,该国建筑标准执行不力的问题大幅增加了上周地震的伤亡人数。截至上周日,土耳其的遇难人数已接近3万人。

中国房地产复苏不温不火

不温不火的房地产复苏突显了中国政策制定者在刺激中国房地产市场方面面临的挑战。

投资者抢购万达债券 押注中国房地产业复苏

万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发行美元债券,迅速获得超额认购,表明全球资金再次渴望投资中国房地产业。

展望2023:房地产潮水褪去,复苏之路绝非坦途

樊磊:如果今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中国居民部门的财富增速仍将受到冲击;因此不宜过高估计超额储蓄对居民消费的支撑力度。

聚焦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复苏

陈敏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通胀持续朝2%回落以及美联储考虑放宽政策的条件具备,成长板块和风险较高的信用债将变得更具吸引力。

普华永道辞任恒大审计师

恒大宣布普华永道辞任该公司审计师,理由是双方就香港监管机构正在调查的财务报表存在分歧。

佳兆业因债券违约遭遇诉讼

一家香港投资者向佳兆业提起1亿美元的索偿,这表明去年在一场全行业流动性危机中出现国际债务违约的房地产公司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法律压力。

2023: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

冯郁青:中国过去4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这种确定性能否被重新锚定。这才是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蹒跚走出危机

只要房价保持上涨,中国家庭仍愿意将毕生积蓄投入房地产。这与日本和美国房地产繁荣时期投资者的行为惊人地相似。

2023年商业趋势、风险与热点人物

经济秩序重构对一些行业造成了格外大的影响:在能源、科技、私募资本等领域,企业界接下来一年里有什么值得关注?

中国工业活动12月出现收缩

随着中国在放弃“清零”防疫政策后应对全国感染潮,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49,为去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且低于11月的49.4。

展望2023:中国消费展望与政策建议

沈建光:伴随防疫政策全面放开和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迎来反弹;消费能否持续恢复还要看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

展望2023:风险资产应配尽配

黄凡:从近期国内以及国际宏观基本面的最新变化看,我们有理由对2023风险资产表现更乐观一些。因此资产配置策略有必要作更为进取的调整。

中国转变应对房地产危机的策略

恒大等房企违约时,政府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提供支持,但现在国有银行将为特定房企提供据估计为256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

风雨过后期待彩虹

陈敏兰:虽然2022年颇为不易,但亚洲的经济周期仍然充满生机。投资者需保持精选、多元化和灵活性,以充分把握2023年潜在的拐点所带来的机会。

中国房地产困境让年轻人对买房产生疑问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租房而非买房,这可能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政府希望通过发展租赁市场来缓解开发商的危机。

多家中国上市房企筹划非公开股票发行

世茂集团等多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宣布将进行非公开股票发行,此前监管机构取消了对此类交易实施了10多年的禁令。

碧桂园:中国房地产危机中的幸存者

支持房地产的新政策让投资者产生了最坏情况已经过去的希望,而这家中国最大的开发商正成为最突出的幸存者之一。

中国向实力较强的房企提供授信额度

中国交通银行将向万科和美的置业总计提供12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授信额度,中国农业银行也将向万科等五家房企提供授信。

香港尖沙咀不再是全球租金最贵零售区

根据戴德梁行对全球奢侈品零售租金最贵街道的最新排名,香港尖沙咀跌落榜首,纽约上第五大道排名第一。

金融政策发力,房地产能否走出困境?

沈建光:房地产“黄金白银”时代已过去,未来市场形势究竟如何?“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有何积极影响?能否推动房地产行业走出困境?

救市政策频出,楼市为何还未恢复?

刘渊:既然目前的房地产发展水平已经过热,长期高增长后回调也是合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地产政策呢?

亚洲主要城市能否抵御全球房地产下行压力?

陈敏兰:亚洲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各不相同,明年新加坡房价将有望上涨低个位数,东京房价将持平,香港房价则可能进一步下跌。

“金融16条”提振中国房地产业信心

分析师对这些措施看法不一,一派认为它们标志着房地产业出现转折点,另一派认为它们只会在短期内提振这个危机重重的行业。